时间:2023-05-06 21:16:03 | 浏览:1040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让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
40年前,湖北农民杨小运主动要向国家多卖上万斤公粮,县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回答:想要一台永久牌自行车。
那是凤凰、飞鸽、永久们的高光时刻。上世纪80年代,这些国产品牌自行车的美誉度走向巅峰。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自行车市场逐渐饱和,汽车成为新宠,凤凰、飞鸽、永久们开始走下神坛。
近两年,疫情下对自由的渴望,低碳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推动自行车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近期的“自行车热”中,更是产生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景象——3000块买入的捷安特,骑了一个月,以原价转手,仍颇受欢迎;骑了4年的山地车,转手价甚至比原价还高;受限于配件供应,尤其是日本禧玛诺、美国速联等高端变速器的短缺,大品牌的一些山地车、公路车甚至一车难求,生生变成了理财产品。
然而,在这波热潮中,活跃在舞台中心的不再是凤凰、飞鸽、永久,捷安特、美利达等中高端品牌成了新的主角。
时代的记忆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句出自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流行语,曾引起很大争议。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行车跟宝马的距离,也不总是遥远。
1868年,自行车传入中国,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是稀罕事物。
学习难度高,价格昂贵,有能力购买的,不是官宦人家,就是富商大贾。
据估算,在清末时期,无论上海还是天津,自行车价格在80元上下浮动,大致相当于2003年一辆中档汽车的售价。
进入新中国后,自行车也没有很快普及。
看似简单的自行车,有240多个部件,既被视为轻工业的龙头,也被称作重工业的尾巴。要想做好,并不容易。
谈起过往的国产自行车品牌,凤凰、飞鸽、永久是三颗明珠。三者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工厂整合资源催生的新品牌。
相比以前小作坊小工厂的产品,国营大厂的自行车,质量好得多。但是对比国外品牌,差距还不小。
凤凰早先有个对标产品,叫兰苓(Raleigh)。
这是一家英国自行车品牌,因为品牌标志是个鸟头,曾被国人取了个外号,叫做“凤头自行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轻工部提出赶超兰苓,上海自行车厂和上海自行车三厂,分别以兰苓同类车型为蓝本,研发永久和凤凰的新车。
当时有领导让工人剖析凤凰与兰苓的差距。在自行车飞轮这个部件上,工人们的反馈是:兰苓滑得像“大鸡蛋”,凤凰毛得像“大闸蟹”。可见当时国内工艺的落后。
好在通过技术攻关,国内自行车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和手表、收音机这三样重要的生活用品,被称为“三大件”,是经济实力的象征。后来加上缝纫机,成了新的“三转一响”组合。
在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里,自行车都不是普通商品。如农民杨小运所说,骑上一辆永久自行车,“比现在坐小轿车还要显摆,简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当然,拥有自行车,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还涉及“里子”。除了装饰门面,自行车的实用性备受重视。
“二八大杠”不只是一代人的记忆。这类车轮直径为28英寸的自行车,载重能力特别强。
有网友回忆,小时候,父亲骑车,自己坐在车前面的横梁上,母亲抱着妹妹坐在车后座。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一家四口的出行,靠一辆看似笨重的自行车就能完成。
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国内自行车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逐渐由奢侈品变为必需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自行车产业走上巅峰。
那时候永久自行车最高年产量达到近 340万。据厂方领导回忆,尽管当时上海用电很紧张,但是永久牌不能停产。“永久停产一天,都要市政府批准。”
凤凰辉煌之时,其营业收入,曾占到上海市GDP的1.1%。
遗憾的是,在对自行车的认知上,大牌明星企业没能跟上时代转变。辉煌过后,凤凰、飞鸽、永久们都遇上了挫折。
捷安特后来居上
人们的需求总会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在自行车普及后,单纯的代步功能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胃口。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永久、凤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一方面,生产过剩,市场已经饱合。公开资料显示,在1990年时,全国城市每100户就已有188.6辆自行车,农村地区每100户拥有118.3辆。同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自行车的地位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台资企业捷安特、美利达进入大陆,攻占了中高端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自行车龙头捷安特,1992年到昆山设厂,后来居上。
1972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在台中大甲镇设立。员工38人,主要经营自行车零组件代工业务。1981年,巨大机械推出自有品牌GIANT(捷安特),从代工业务转型。
捷安特的创始人刘金标是一个传奇人物。
73岁,刘金标身患胃癌,完成927公里环台湾岛骑行。75岁,作为总领骑,他带领27位两岸骑行爱好者,完成从北京到上海的1668公里“京骑沪动”。
生于1934年的刘金标,创办巨大机械前做过多种生意,都不如意,养鳗鱼,还大亏一笔。
而创办巨大机械涉足自行车生意的时候,刘金标已经年近不惑。尽管此前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再次创业的头几年,也没赚到钱。
转机的出现,有赖于刘金标对自行车生意的坚持,也与他对自行车文化的关注有关。尤其后者,促成了捷安特的崛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大众对运动健康的重视,美国兴起自行车热潮。因为给美国企业做代工,捷安特也注意到了骑行运动文化的重要性。
说到运动,就涉及自行车的区分。车跟车有很大差别。日常普通人接触最多的是通勤车,但现在自行车热潮中,最被关注的是公路车和山地车。
(捷安特自行车)
比较而言,这两类车价格一般较高,但更适合骑行运动。一位最近入坑骑行的姑娘肖雨向市界分享自己买车经历,先是买入售价3000元的一辆捷安特公路车,骑行一个月后转手以原价卖出,进而买入一辆30000元的捷安特。
以十倍价钱换更好的装备,主要是因为对骑行的理解有了变化。在跟朋友多次骑行后,肖雨发现,骑车对她而言已经不仅是休闲和通勤,还带有了竞技性质。
在普通人眼中,过万元的自行车属于罕见品,但在骑行爱好者眼中,这个价位不值得惊讶。
骑行多年的蒋明向市界表示,这个价位的车也只是入门阶段。六七年前的学生时代,他所在的骑行圈子,上万元的车就有不少。
在他看来,“好车骑起来有点像是身体的一部分”:高速巡航敏感,不吃劲,力量从脚踏,到曲柄,到牙盘,到五通链条传递到车轮上,很直接,仿佛中间没有任何动力损耗。
在入坑骑行运动的消费者眼中,自行车除了作为代步工具,还成为健康、时尚生活的象征。此外,骑行还带有社交属性,也催生了部分消费者对高档车的追捧。
当然,骑行的乐趣,与车辆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对热衷于骑行运动的人来说,高性能、更专业的公路车和山地车,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
可以说,对自行车和骑行文化的理解,在根本上拉开了捷安特与永久、凤凰们的差距。随着自行车消费升级,捷安特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
凤凰们的未来
对自行车文化感知的迟钝,是凤凰、飞鸽、永久在中高端落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具体来看, 在技术沉淀、质量把控、营销、品牌塑造,以及对市场风向的把握上,相比捷安特背后的巨大机械,这些老牌企业都有所不足。
技术上,巨大机械首先达成了碳纤自行车量产化目标,且把制造经验向车架之外的零组件拓展。
质量把控上,巨大机械有个类似张瑞敏砸海尔冰箱的故事。1987年,巨大机械推出第一批碳纤维车,但其中部分车辆存在瑕疵。刘金标下令召回这一批次的一千多辆车,全部销毁,埋到新厂房底下做地基。
营销和品牌塑造的差距,更为明显。
巨大机械会拿出营业额的8%的费用,用在专业杂志、赞助车队、培养选手上面。尤其是赞助车队,从1997年开始,捷安特自行车就是环法赛场常客。在赞助车队拿下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后,捷安特自行车的高端定位就占据了消费者心智,成就了其品牌上的专业度。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了品牌形象的差距。有业内人士向市界指出,这种差距,是时间沉淀下的结果。要弥补不足,非一日之功。
美骑网总经理周福源向市界表示,大陆自行车在中高端领域的品牌形象,还没有在消费群体中建立起来,特别是缺乏中高端专业用户的认可,主要还是在大众市场。
同时有消费者从市场定位角度,为永久、凤凰们辩护:如果是日常通勤、买菜,这些老牌企业的自行车已足够了。
从近年经营数据来看,这些老牌厂商的确仍受普通消费者关注。在2021年,上海凤凰销售自行车约801万辆,永久自行车销售约399万辆。
不过反映到经营数据上,中高端市场的利润率更高。
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在毛利率高达24.1%。而凤凰自行车背后的上海凤凰,其包含自行车、助动车、童车等在内的制造业板块,毛利率为15.34%;永久自行车母公司中路股份,其自行车和童车业务的毛利率仅11.72%。
且在收入规模上,凤凰、飞鸽、永久们跟巨大机械差距悬殊。
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实现收入818.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85.6亿元;上海凤凰包含自行车、助动车、童车等在内的制造业板块,实现收入19.4亿元,公司总营收20.58亿元,创下近20年新高;中路股份自行车和童车业务实现收入仅5.4亿元。
凤凰和永久的营收加起来,还不到捷安特母公司的零头。
对凤凰、飞鸽、永久们来说,“民族品牌”的光环,消费者情怀的加成,都对业绩有所促进,但后浪推前浪,在新一代消费者眼中,它们没有任何特殊性。
来源:市界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让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40年前,湖北农民杨小运主
#自行车#说起自行车,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不会陌生,中国曾几何时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大国之一,自行车一度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行车逐渐开始小众化,然而就在最近自行车市场又开始走红,甚至于万元自行车都成了理财产品,
凤凰、永久为什么输给了捷安特?传统自行车品牌的陨落自行车品牌的变化相信对于很多的80后,甚至于90后来说,小时候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收到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最好是凤凰牌,飞鸽牌,或者是永久牌。那时候如果有着这样的一辆自行车,你绝对是小伙伴眼中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让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作者丨李楠编辑丨雷彦鹏40
提到骑自行车,目前国内基本上都是纯国产的车型居多,当然,也有一些价格不菲的进口车,如梅花、闪电之类的车型,但考虑到经济性的话,选择一些国产车即可,除非你是狂热的运动自行车发烧友,要不一般的日常代步车也能够用了。但考虑到国内的自行车品牌非常多
提起凤凰,永久,长虹,这些名字,一部分90后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问起70后80后,估计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凤凰永久是自行车的名字,长虹是电视机的名字。毕竟这些名字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代名词,谁家拥有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结婚时
时间如赛车过隙一瞬而过,流年似潺潺溪水一去不复返,往事如过眼云烟,消失在彼此眼前。而今,我要做的是拾起曾经的乐趣。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高档的代步工具,随着私家车、轨道交通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往日显赫一时的“永久”、“凤凰”、“
在当今的社会,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不过作为上世纪每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一款日常代步的交通工具,虽然现在的自行车在发展与以前的自行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变速系统的升级、车架的材料的升级等等,这些新式的自行车由于价格上相差比较大,想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王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把自行车当作主力的交通工具了,不过由于后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制造业的发展,自行车才开始慢慢退出主力的交通工具。不过在曾经自行车都是每家每户都想得到的交通工具,不过由于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夜无语618的自行车:新车=减配+涨价前段时间和女儿测试了九号全新跨界XC自行车后,就想给自己也弄一辆自行车和孩子一起骑车。初步预算是2000元以内,永久、飞鸽这种“老国货”不考虑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可以免费订阅我们的最新内容,感谢支持捷安特是目前自行车行业公认的领头品牌,旗下的粉丝多为有钱人和自行车爱好者,大部分都是自行车,也有少部分是电动助力自行车,造型奇特,但性能很出色,比如今天我们要测评的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4日讯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网站近日发布了省市场监管局关于2021年电冰箱等60种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按照安排,江苏省局组织开展了电冰箱等60种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对电子电器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可以免费订阅我们的最新内容,感谢支持捷安特、美利达、闪电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自行车品牌,主要主打高档休闲和运动车型,其中捷安特名气更大一些。为了增强骑行了乐趣,各大品牌都推出了电助力车型,今天要测评的是捷
2022年6月,UCI(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的车架列表中出现了一台MY23款的Giant Propel公路车。随后,世界计时赛冠军托尼·马丁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台前所未见的全新Giant车型,因此也开始引起了广大车友的热议,大家都对这台全新公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美骑编辑部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大箱子。小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一抹青翠的绿色引入眼帘——此次来到我们编辑部的就是新款捷安特SCR 1。作为一代入门公路车OCR的继任者,新款SCR 1是否能延续前辈的辉煌呢?小编心理也不免怀有一